--博 眾 氣 膜
5月15日上午,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組織委員會主席、黨組書記蔡奇,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委副書記張延昆調研場館建設和冰上運動器具配備情況,并觀看運動員訓練。

5月16日是第31個全國助殘日,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氣膜式R134a直冷冰壺冰球運動館正式投入使用。該場館作為“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窗口型項目”,將為冬殘奧會冰壺、冰球運動員提供訓練平臺。同時,作為備戰2022年冬殘奧會首個新建的冰上訓練場館,該場館也是國內首個“永久性”氣膜結構建筑。
該冬殘奧會備戰訓練館位于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總占地面積9878平方米,場館為單層建筑,建筑最高點20.65米,設施包含奧運標準的冰球場地一塊,冰壺賽道五條及高清攝像記錄和計分系統,可同時滿足2支冰球隊和10支冰壺隊同場訓練。

場館外景
為填補北京市奧運標準冰壺、冰球訓練場地空白,助力殘疾人冰壺、冰球運動隊更好備戰訓練,該訓練館應運而生,成為2022冬殘奧的訓練基地。該項目開展之初便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市殘聯的關注與支持,相關領導多次強調“要圍繞備戰冬殘奧會、推動殘疾人冰雪運動的開展與普及,策劃建設‘技術領先、對標奧運’的冰上項目訓練場館”。
同時,該項目也為場館建設提供了創新性范例——既往的氣承式膜結構建筑,常用于工業倉儲或室內體育場館,均按臨時建筑或設備設施標準進行設計;而該場館項目創新性的將氣承式膜結構應用于永久性建筑,設計過程中多次組織專家論證,是首個按“永久性”建筑標準設計的氣承式膜結構建筑。因此,該場館建設標準更高,外圍結構等基礎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均為50年,遠高于其他同類型建筑,也為未來國內開展同類場館建設提供了建設標準和過程借鑒,場館僅歷時130個施工天即順利建成。
科技含量十足,節能環保最關鍵
在場館的冰場制冰系統選型設計中,設計團隊選定了膜結構——膜建筑層面重量僅為常鋼屋面的1/30,大大降低了墻體的基礎的造價。同時,建筑的造型和夜景效果有明顯的“建筑可識別性”和商業效應,而大跨度空間結構采用膜結構,其成本只相當于傳統建筑的一半或更少,特別是在建造短期應用的大跨度建筑時就更為經濟、易于搬遷。由于膜材本身具有良好的透光率,白天可以得到自然的漫射光,節約了大量照明能源,實現了場館的超低能耗。
通過一套智能化控制的機電設備向結構內部送風并形成正壓,將建筑外殼支撐起來并形成主體結構,室內無需再設置任何框架及支撐梁柱,并實現了場館內氣壓、溫度、濕度、新風量皆可按需控制,提供了更加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
這座主要服務于殘疾人運動員的場館更有隨處可見的暖心設計細節。
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使用,場館本著“逢棱必圓、逢坎必平”的設計原則,內外采用了全方位無障礙設計——進出場館地面無一處臺階,不存在任何凸起高差,極大地方便殘疾人運動員出入。
場館內的無障礙扶手,特別設計了高矮不同的(70公分、
90公分)兩層,矮的一層專門為了乘坐輪椅的運動員使用,而扶手表面采用樹脂材質,具有冬夏恒溫、抗菌抗病毒的特性。衛生間設計同樣處處體現無障礙理念,可移動浴凳、雙方向L形扶手、洗漱臺和方便池特殊高寬設計,解決了不同需求的殘疾人運動員的使用問題。在冰球館內,從更衣室到場地入口通道被鋪上了仿真冰,這樣冰球運動員在更衣室內坐上冰橇后,就可以直接滑進球館,實現了無縫銜接。
此外,場館特別采用了向上照明、通過氣膜反射光線的方式照明,在滿足比賽光線需求的同時,避免影響運動員發揮,這些設計細節,也被運動員看在心里。
平昌冬殘奧會輪椅冰壺冠軍王蒙到場地試訓
首次參觀場館后,北京輪椅冰壺隊的運動員們都連連點贊,曾代表國家隊奪得平昌奧運會金牌的陳建新圍著場館轉了好幾圈后,笑著對記者說:“真是哪兒都好!而且感覺對我們來說特別方便,我自己不用別人幫助,就可以進場館訓練、上洗手間等,真正做到了無障礙!
另一位平昌奧運會冠軍王蒙更欣喜的表示:“這里還有能看到大本營的特寫電視,國內其他場館很少有,更重要的是,以前北京隊沒有專門的訓練場館,以后‘家’里有了,想練多久就練多久。
助力冬殘奧會,引得廣泛關注
關于博眾氣膜甘肅博眾氣膜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冰雪場館技術、設計、咨詢、工程、安裝、服務、運營、投融資、活動策劃、賽事等諸多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專注于為全球不同客戶提供各類充氣膜運動場館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
聯系電話:13893451322 王經理
地址:蘭州市城關區萬達寫字樓4120
|